。比悲傷更悲傷。

士師記3:1-4
耶和華留下這幾族,為要試驗那不曾知道與迦南爭戰之事的以色列人,好叫以色列的後代又知道又學習未曾曉得的戰事。…留下這幾族,為要試驗以色列人,知道他們肯聽從耶和華藉摩西吩咐他們列祖的誡命不肯。

耶和華一次又一次地饒恕以色列人,要他們習得未曾曉得的事。
但以色列人卻如保羅所說:為善由得我,行出來由不得我。
以色列人一次又一次地錯,耶和華一次又一次地饒恕,這樣的試煉,是要人成為能為主所使用的人。
基督徒在世界上,和世人面對的是同一個世界,沒有不同,而更要深入明白的是,即使信主,主也不特意給你一個受保護的溫室。一個被丟進大海而能生還的水手,才是一流的水手。
面對試探,面對苦難,你怎麼做?
知道錯了,你悔改嗎?
你可知道,主愛不變,上帝還在等你。

列王紀上11:4
所羅門年老的時候,他的妃嬪誘惑他的心去隨從別神,不效法他父親大衛誠誠實實地順服耶和華他的神。

所羅門是大衛的私生子,出生低賤,神卻沒有丟棄它,反而無條件接納與愛他,使他作王,他在位期間,為主建聖殿,為王期間也展現大有智慧,卻在晚年娶外邦妃嬪,信了她們的神,並建了各式廟宇,晚節不保。他的父親大衛是神所喜愛的,大衛每回犯了錯,當先知提醒他,他必來到主前,徹底悔改。而神對於所羅門,更是兩度來到他面前,對他說話,要他悔改,而所羅門卻漸漸遠離神,晚年時期執意己行,不知悔改,關於所羅門最後的記載,是他最終回轉歸向神時,於傳道書裡留下: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
即便再有智慧,即便在世界上稱王,即便和主關係曾經有多親密,不知悔改,仗著倚賴世界,最後剩下的,也只有虛空的虛空。而這,正是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

人的智慧,不能使人得著拯救的盼望。
曾和上帝多親密,不代表得進神的國。

上帝愛你
永遠等你
是要你
拆除人為一切的倚賴
單單轉向神
才能真正
遠離悲傷

廣告

。改變。

從兒子小一開始,我持續著每天早上六點半起床做早餐的日子,致力於創作各式早點,即使睡眼惺忪,還是有動力地做著。

每天每天,開始起了不同的變化,兒子動作像樹懶,常常一吃就坐在餐桌上超過半小時以上,不知不覺變成了經常性遲到,我從溫柔到嚴肅到暴怒到生氣到無言,直到變成常常帶著怒氣起床,狀態沒有慢慢改善,反而讓家從一早開始,就有不平安的感覺。

今天,兒子已經三年級,而早上,也是快遲到了,連續練習平靜這件事好一陣子的我,試著緩緩地看著他,溫柔地互動。七點40分開車到校門口,我說剩下5分鐘就遲到了。兒子說:好,謝謝媽媽,晚上見。我回好,跟他揮揮手。他打起傘,背起重重的書包,再拎著社團積木課的袋子從後座下車,卻又特地繞到副駕窗戶來,再次和我再見,依依不捨走到校門口,又再和我揮了揮手。

早晨,應該要美好,但其實,經常是我叨唸一路,例如:你動作可不可以快一點?到底要浪費多少時間?我不是講過?上學是誰的事?到底想怎樣?……

改變自己:不容易

改變別人:不可能

想要改變

唯一的路

就是改變自己

#馬太福音 7
你們用什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什麼量器量給你們。 為什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對你弟兄說『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


。捨。

還記得小時候
媽媽和爸爸吵架
就會離家出走
一次兩次三次
我因為害怕媽媽突然會不見
於是我常常跟在她屁股後面
那一次
媽媽和爸爸吵架
一氣之下又往家門外走
我跟在她後面
只記得她一直哭
然後不時地翻過頭來
像趕蒼蠅一樣揮著手說
妳回去回去
我沒有說話
就默默跟著
媽沒有理我
她一直走
我也就跟在她後面一直走
繞了小巷走過地下道
媽就是哭著
我就是跟著

這樣的經驗多了
我青春期時和爸媽吵架
也學著離家出走
在朋友的檳榔攤待整晚
或是去好朋友家借宿
反正
就是不回家
我哥我姐比我聰明多了
他倆高中就直接考外縣市
之後就開始了離家的生活

我不回家
不代表我不想家
反而是 很想家
但高二
我爸媽就離婚了
留下我和爸爸相依為命
媽媽去追求她想要的生活
爸爸則依然喝酒晚歸少話

上大學那年我坐火車北上
教會了爸爸如何用洗衣機
在叮嚀他要好好照顧自己後
那趟往北的路程
我哭得非常傷心
而我自己的人生也從此自己負責

離家出走成了我慣用的方式
不喜歡的人 遠離
不合適的人 分手
不想要的東西 丟掉
離得越遠越好
但其實我
沒有面對
而是用感覺和世界價值在定義這些人事物

捨 得
捨不得
要明白自己真正的感受
才知道該怎麼做
不然離家出走的不是誰
而是最重要的心

竭力明白真理
就像是一種儲蓄
一點一滴成為人的根本
儆醒振作永遠都不嫌晚